紅外氣體分析儀是基于氣體分子對特定波長紅外光的選擇性吸收原理,實現對CO2、CH2、CO、SO2、NO等多組分氣體濃度高精度檢測的主流設備,廣泛應用于環保監測、工業過程控制、燃燒優化及溫室氣體研究。其無需消耗試劑、響應快、壽命長,且具備良好的選擇性與穩定性。深入理解
紅外氣體分析儀各組成部件的功能特點,是保障測量準確性與系統可靠性的關鍵。

一、紅外光源
通常采用鎳鉻合金或陶瓷微加熱體作為寬譜紅外發射源,工作溫度約600–800℃,發射波長覆蓋2–14μm。部分機型配備恒溫控制電路,確保光強輸出長期穩定,減少漂移。
二、氣室(測量池)
直通式氣室:結構簡單,適用于高濃度或潔凈氣體;
懷特池(WhiteCell)或多反射氣室:通過鏡面多次反射將光程延長至數米甚至數十米,顯著提升對低濃度(ppm級)氣體的檢測靈敏度;
內壁鍍金或鈍化處理,防止腐蝕性氣體吸附,材質多為316L不銹鋼或哈氏合金。
三、光學濾光片與探測器
窄帶干涉濾光片:置于探測器前,僅允許目標氣體特征吸收波長(如CO2為4.26μm)通過,有效抑制交叉干擾;
雙通道探測器設計:一路為“測量通道”(含目標氣體吸收波長),另一路為“參比通道”(無吸收波長),通過比值算法消除光源衰減、粉塵干擾等共模噪聲;
探測器多采用熱電堆或光電導型傳感器,具備高信噪比與溫度補償功能。
四、信號處理與控制系統
內置微處理器執行Beer-Lambert定律計算,將光強衰減轉換為氣體濃度。支持:
自動零點/量程校準(可接標準氣);
溫濕度補償,修正環境對測量的影響;
多種輸出接口(4–20mA、RS485、ModbusTCP),便于集成至DCS或物聯網平臺。